近日,关于巴基斯坦有意采购中国歼-35A第五代战机的传言甚嚣尘上,然而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的公开否认,为这一热议画上了休止符。阿西夫在电视专访中明确表示,相关报道纯属“媒体臆测”,未获政府证实,甚至暗示背后可能只是舆论战。这一表态不仅揭示了巴基斯坦在军事采购上的谨慎态度,更折射出其在财政困难背景下,对高昂军费开支的现实考量。
歼-35A作为中国沈飞研制的第五代隐形战机,以其卓越的隐身性能备受关注。尤其在上个月巴基斯坦的歼-10C战机击落印度阵风战机后,中国战机的性能优势进一步为巴基斯坦军方所认可。媒体报道称,巴基斯坦可能以折扣价采购40架歼-35A,甚至最早于2025年8月开始交付。若属实,这将是极为高效的交易,凸显中国在国防出口上的竞争力。
然而,如此大规模的采购计划与巴基斯坦当前的财政状况形成鲜明对比。巴基斯坦近年来面临严重的经济困境,包括外汇储备短缺、债务高企和通货膨胀加剧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的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,巴基斯坦的外债总额已超过1300亿美元,外汇储备仅能维持数周的进口需求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采购先进战机所需的高额资金无疑是一项沉重负担。
展开剩余62%尽管巴基斯坦与中国在国防领域的合作历史悠久,且中国一直是其主要军事装备供应商,但歼-35A的高昂成本可能超出巴基斯坦的承受能力。据估计,歼-35A的单价可能在7000万至1亿美元之间,40架的总采购成本可能高达数十亿美元,这还不包括后续的维护、训练和配套武器系统的费用。即便传言中的“折扣价”属实,巴基斯坦的财政状况也难以支撑如此规模的军购。
阿西夫部长的否认不仅是对媒体传言的回应,也反映了巴基斯坦在军事采购上的谨慎态度。当前,巴基斯坦需要在有限的预算内平衡国防现代化与经济稳定。优先级更高的可能是维持现有装备的作战能力,而非投资过于超前的第五代战机。
巴基斯坦的军事现代化,尤其是对印度形成战略优势的努力,离不开经济基础的支撑。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中国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旗舰项目,为巴基斯坦提供了基础设施建设、能源开发和经济多元化的重要机遇。然而,中巴经济走廊的进展受限于巴基斯坦国内的经济困境和安全挑战,项目回报尚未完全转化为财政实力。只有通过深化中巴经济走廊合作,提升经济活力和财政收入,巴基斯坦才有可能筹措足够的资金,投资于歼-35A这样的高端军事装备。
巴基斯坦若想在对印竞争中建立整体性军事优势,不仅需要先进的战机,更需要系统性的资源整合,包括训练、后勤和情报体系的全面升级,而这一切都依赖于经济的持续增长。中巴经济走廊作的成功推进,或将成为巴基斯坦突破财政瓶颈、实现军事现代化的关键。
巴基斯坦对歼-35A的兴趣无疑体现了其对中国先进军工技术的认可,但财政困境使其在采购决策上不得不三思而后行。阿西夫部长的公开否认,揭示了巴基斯坦在军事雄心与经济现实之间的矛盾。正如他所言,传言与现实之间存在“鸿沟”,而这一鸿沟的背后,是巴基斯坦在有限资源下艰难权衡的真实写照。然而,大规模采购歼-35A的计划,短期内恐难成行。
发布于:江西省配资操盘十大技巧,北京正规的股票配资公司,股票市场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